

当城际列车缓缓驶入白云机场东站,那座形似“地面小蛮腰”的建筑在阳光下舒展羽翼,“花城花冠”的建筑意象在玻璃穹顶间徜徉流转——白云机场T3航站楼正以这样的姿态,向世界敞开怀抱。这座承载着千万人出行期待与湾区腾飞愿景的新地标,不仅以1.2亿人次的年旅客量刷新全球空港纪录,更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人文彰显,将大湾区的开放气度、创新活力与包容温度镌刻进每一寸空间。T3航站楼的投运,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升级,更是一场对“机场功能”的重新定义——它既是高效运转的交通枢纽,也是展现岭南风采、传递岭南气韵的“城市客厅”,更是凝聚时代气质、承载文化内核的“人文地标”,让机场从通行空间蜕变为大湾区的新坐标。
文化空间
自然与艺术的共生叙事
T3航站楼以“花”为魂,通过湾区广场、花冠柱值机岛、东西花园、观景平台、瞭望塔等核心空间,将大湾区的文化基因与自然意趣融入建筑肌理,构建起一段可感、可触、可及的文化叙事。
走进四层出发大厅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冠柱值机岛。12个值机岛中,四层6个值机岛以“花开穗满”为形,将广府木棉花符号提炼为设计语言——岛头3.5米双曲人造石花瓣轻盈舒展,250千克重的石材经工厂预拼装、现场钢骨模具定位,精准还原三维建模的柔美曲线;岛尾绿植盎然铺陈,与侧面茂密植被相映,让办理登机的旅客宛若置身岭南山水间。科技与艺术在此共生,“花冠”不仅是造型,更是对地域文化的细腻致敬。

办完值机转身,便步入了湾区广场。三排花冠柱大跨钢结构撑起的开阔穹顶,宛如为空间舒展的“花萼”;18万平方米仿木纹铝合金条板吊顶以“花”为骨架线条,暖木色主控色调交织出细腻质感,既藏现代科技的利落,又含人文关怀的温润。三维曲面吊顶下,天窗穿孔铝板与针孔铝板的“叶脉”图案相呼应,渐变孔洞滤过的漫反射光影在地面流转,让这座大厅成为“会呼吸的生态顶棚”,每一缕光线都在诉说岭南的诗情画意。
穿过湾区广场,走进4层东侧的旗舰卫生间,像撞进一副岭南春日里的民俗画卷。粉白桃枝顺着墙面缠绕而上,非遗展览的传统纹样在镜前角落悄悄晕开,连洗手台的灯光都透着暖融融的桃红。这桃花从不是随意的装饰,就如广州人过年逛花街,必挑一株桃花带回家;那抹艳红更是街坊们的“年味搭子”,寄托着新岁日子红红火火的盼头;在中国文化里,桃花开处便是“诗和远方”的自在天地,如今这份浪漫被妥帖搬进航站楼,让旅客在整理妆容的间隙,也能触到广州的烟火气。
摩根策酪
西侧的旗舰卫生间却换了另一番光景——星海元素漫过墙面,航空展览的模型在角落闪着微光,连地砖的纹路都像铺着银河。这里藏着一段关于“太空玫瑰”的浪漫故事:2002年,一批玫瑰种子跟着神舟四号飞船飞向太空,经专家团队千百个日夜培育,终于在2012年七夕,以中国航天文创“银河礼物”的身份绽放。如今,这份“太空浪漫”成了卫生间的设计魂,每一处光影都在诉说:当花朵能在太空绽放,既是科技进步的勋章,更是人类迈向星海的脚步——而这份敢闯敢试的创新劲儿,恰是大湾区最鲜明的气质。
从四层往下走,抵达一层东西两侧的机场花园,近1万平方米的空间像把自然搬进了航站楼。东区“溯源花谷”以拱门型种子艺术展廊为引,两侧互动水景潺潺流淌;“丝路花舟”汇集五大洲特色植物,时空之门实时传递世界著名植物园动态,仿真兰花与镜面水池相映,折射出跨越地域的视觉奇观。西区“叠瀑杉影”打造随自然表情变换的幕墙水瀑布,自然杉树林与景观互动叠水池共生;“玄谷森林”以垂直绿化围合儿童活动区,架空观景平台搭配钢化镜面玻璃,通过无限反射营造奇幻氛围;“璞境碧潭”藏着室内可观的生态水下森林,让水下生机成为触手可及的自然景致。

再看3000多个散落在航站楼各处的特色座椅,更是把“文化”坐进了舒适里。值机大厅的沙发椅最懂“呼应”,每一道线条都跟着穹顶的弧度走,柔和的色调与仿木纹吊顶的暖光缠在一起,旅客刚办完手续坐下,便会发现自己像被建筑的温柔裹住,连等待都成了与艺术对话的时刻。候机区的花瓣座椅最是灵动,单个座椅是一片浅浅的 “花瓣”,贴合着腰背的弧度;从高处往下看,数十片“花瓣”又凑成一朵朵盛放的花,恰好应和了T3“羊城花冠”的整体意象,浪漫得让人心软。儿童区的卡通座椅则满是孩子气,色彩鲜艳得像岭南的年画,造型憨态可掬,孩子们坐在上面不肯挪窝,家长守在旁边笑着拍照——这些小座椅不只是休息的地方,也给旅途增添了不少“小惊喜”。
若想把整个机场的风光收进眼里,乘电梯上至24米的观景平台就好。这座全国首个机场开放式“城市阳台”,正以2400平方米的全景视野和开阔空间,向每一位旅客敞开怀抱。在这里,旅客可以俯瞰机场全景、近赏飞机起降——清晨朝阳为机翼镀上金辉,傍晚余晖为归途航班描上暖边,这既是航空爱好者的观机胜地,也是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秘境。高耸其上的瞭望塔以木棉花苞为型,42米高度将花托、花萼抽象为科技感造型,36.8米的室内观景台迎接着八方来客;它宛若即将绽放的木棉,更似指向苍穹的时代惊叹号,既打破机场封闭边界,让市民与旅客共享发展成果,更以开放门户的姿态,延续改革开放精神,昭示“空中丝绸之路”的广阔未来。
T3的人文表达,始于这些让人流连的网红景观。从花冠柱值机岛的木棉符号到湾区广场的穹顶光影,从旗舰卫生间的民俗科幻到特色座椅的人文巧思,从观景平台的开阔视野到东西花园的自然秘境,这些空间串联起的,不仅是建筑肌理与景观意趣的浅吟对话,更是一幅流动的大湾区文化图腾——自然意趣、地域文脉、开放精神在此交融,让T3航站楼的每一寸空间,都彰显着可触摸、可感知的湾区气质。
零障关怀
包容底色上的细节革命
T3航站楼的“零障关怀”,并非零散设施的简单叠加,而是一场贯穿旅客出行全流程的“细节革命”。它以国家及行业标准为基石,将“全流程无障碍、多场景全覆盖”的理念融入建筑细节,从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到母婴群体的悉心关怀,让每一处设计都成为“包容”的具象表达,让机场真正实现“无差别通行,有温度抵达”。
摩根策酪
从踏入机场的第一刻起,无障碍关怀便已悄然铺展。特殊旅客抵达机场时,无障碍停车位直通航站楼入口,下车后无需绕行,沿着三面坡坡道或触感清晰的盲道就能平稳步入人行道;若需协助,只需按下航班楼门口的招援电话,工作人员便会及时迎出,将“不便”消解在出行的起点。进入航站楼,出入口的电子显示屏滚动着清晰指引,盲文地图与低位柜台在值机大厅的每个岛头静静等候——视觉障碍旅客可沿盲道精准抵达,肢体障碍旅客无需踮脚便能轻松办理手续,休息座椅紧邻柜台设置,让等待也成为舒适的体验。
穿过安检通道,专属的特殊旅客通道省去了拥挤与等待,适配需求的服务设施与引导人员,让安全检查不再是“难题”。行至登机口,闪烁的灯光提示着听觉障碍旅客“登机时间已至”,廊桥内坡度平缓的登机坡板搭配双层扶手,轮椅旅客可稳稳驶向机舱;无障碍电梯覆盖值机、安检、候机、行李提取等所有区域,电梯抵达时的提示音响,为视觉障碍旅客清晰标注“目的地已到”,彻底打通“上下楼层”的通行壁垒。若需使用卫生间,无障碍卫生间分布在各功能区,自动门方便轮椅进出,内部的安全抓杆与求助呼叫装置,既保障便捷又守住安全;若有需要,工作人员还能提供从出发至到达的全程陪同,让每一步都有“可靠后盾”。

就连母婴群体的需求,也被纳入这场“细节革命”的考量之中。T3航站楼的母婴室里,独立哺乳间外的感应电子牌悄悄亮起“使用中”的提示,守护哺乳妈妈的隐私;柔软的哺乳椅旁,温奶设备与消毒设备随时待命,婴儿床带着安全围栏,床垫柔软贴合宝宝需求;儿童区域摆放着绘本与玩具,小座椅、小桌子专为孩子设计,让等待时光充满乐趣;置物架上的多功能一次性用品盒里,一次性溢乳垫、护理垫、尿不湿、婴幼儿湿巾一应俱全,甚至连玻璃门的图案贴膜都细心考虑到“避免碰撞”,柔和的沙发色调让整个空间满是“家的温暖”。
从特殊旅客的“全流程无障碍”到母婴群体的“精细化关怀”,T3航站楼的“零障关怀”早已超越“设施达标”的基本要求。它将“以人为本”的理念藏在盲道的每一寸触感里,藏在登机口的每一次灯光闪烁中,藏在母婴室的每一件便民用品上,让“包容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可触摸、可感知的出行体验。这场“细节革命”,不仅为旅客扫清了通行障碍,更让T3成为大湾区“包容底色”的生动注脚,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“被尊重、被看见”的温暖。
商业新生
岭南风韵融汇全球潮流
当T3航站楼的商业空间缓缓揭开面纱,这里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“卖东西的地方”——它像一幅织满故事的锦缎,一面缀着岭南街巷的烟火气,一面映着全球潮流的璀璨光,把购物、休闲、文化体验拧成一股绳,让每一位途经的旅客,都能在匆忙出行中,触摸到一座城市的商业温度与文化底气。

走进T3的商业区域,最先撞入眼帘的是满目的“多元”。79个优质品牌在这里扎根,其中30个是首次进驻机场的新鲜面孔,从科技到文化,从美食到潮玩,把旅客需求织成一张细密的网。想追科技潮流,荣耀的门店里,最新的便携设备、智能配件等着上手体验,指尖触碰的是中国品牌的创新力;想寻一份安静,几何之厦的书架前,书香气混着潮玩的可爱劲儿,翻几页书再挑个小摆件,候机时光也能变得柔软;若馋了嘴,更是不用愁 —— 老碗会、九毛九、陈香贵、遇见小面、老广记,从南到北的风味,一口就能尝到。就连选伴手礼也有讲究,沁、哲品等品牌,以东方美学引领国货潮流,传递独特的中式浪漫;片仔癀老字号柜台前,百年匠心做的国货透着踏实;魔力风暴的店里,潮玩盲盒藏着惊喜;要是临时缺了点什么,全家、7-Eleven、喜市多、有家这些便利店就在身边,零食、旅行用品随手就能买,便捷得像在家门口一样。
更贴心的是,这里的商业布局没半点“乱”劲儿,全跟着旅客的脚步走。人流多的地方,多放些方便拿取的零售铺;停留久的区域,就多设些能坐下来吃的餐厅,不用跑东跑西找目标。店铺的门楣做得高高的,一眼就能认出想去的店;不少餐厅还摆了外摆座位,吃着饭就能瞥见航站楼里的景致,倒像在街边咖啡馆里歇脚。有时候想在一个地方搞定几件事也不难——比如书店旁边就是老字号柜台,看完书再挑个伴手礼,不用来回折腾,这份“懂你”的巧思,藏在每一条动线里。

最让人眼前一亮的,是这里的“新”与“旧”、“东”与“西”撞出的火花。灵活的快闪店,今天可能是新品首发,明天或许是主题活动,每次来都能撞见新鲜事,像拆盲盒一样有期待。而最让人挪不开眼的,要数东、西侧五层的骑楼商业街——青灰色的砖、弯弯的拱廊,窗楣上刻着广州特有的花纹,连檐口的山花造型都复刻得一模一样,站在这里,仿佛瞬间走进了西关的老巷。行人走在拱廊下,晒不到太阳也淋不到雨,敞阔的廊道里,偶尔还能看到临时市集,烟火气一下子就浓了。只是细细看,又会发现不一样:青砖旁边是锃亮的金属框架,传统灰塑混搭着现代技术,老骑楼的“魂”还在,却多了机场的现代范儿,像一位穿着新衣裳的老人,讲着过去的故事,也说着现在的新鲜事。
伴随着T3商业新启,更有双重惊喜福利等着大家:一方面,机场联合首批开业商铺打造了专属优惠,不仅有消费折扣、满额减钱的福利,进店还能收到小礼品,涵盖多重实用权益;另一方面,“T3出行优惠GO”活动让旅客凭T3登机牌到店,扫码注册机场通会员,就能享受专属消费折扣。这些优惠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想让旅客在候机购物时,轻松解锁消费优惠,多一份“赚到了”的快乐。
其实,T3的商业新生,早不止“买与卖”这么简单。它把岭南的骑楼文化搬进了现代化机场,让老商都的“以客为尊”有了新模样;它把全球潮流请到了家门口,让中国品牌的底气被更多人看见。在这里,每一家店、每一处布局、每一个小惊喜,都在说一句话:商业不只是交易,更是人与人、人与城市、人与文化的相遇。而这,正是大湾区商业该有的样子——既有根,又有光。

从文化空间,到零障关怀,再到商业新生,T3航站楼的意义早已超越交通本身。面向未来,白云机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黄坤明书记在出席白云机场T3航站楼投运活动时的讲话精神,守护好每一处文化符号,让木棉花瞭望塔、骑楼商业街成为传播岭南文化的流动展台;精进每一项人文服务,让母婴室的暖光、长者区的关怀、无障碍通道的畅通,持续安放每一位旅客的安心与尊严;培育好每一个商业场景,让“同质同价”的美味与“古今交融”的好物,成为湾区生活美学的生动注脚。在这里,每一次起降都是对开放的奔赴,每一次停留都是对美好的体验——白云机场T3航站楼,将以实干为基、以使命为向,致力于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向世界敞开的人文港湾。
来源:白云机场发布
长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